深化跨境投資貿易領域“放管服”改革,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 優化營商環境,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
來源: 時間:2020-04-01
跨境貿易便利化是世界銀行關注的十大營商環境指標之一。為推進跨境投資貿易便利化,近日,省委、省政府印發《跨境投資貿易流程再造實施方案》,研究推出15條政策措施,積極打造“審批事項少、辦事效率高、服務質量優、企業獲得感強”的投資貿易環境。
省商務廳開發區處處長蔡玉祥表示,此次流程再造是跨境投資貿易領域“放管服”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主要體現為跨境投資便利化,優化通關流程,提高口岸服務效能,推進外匯收支、出口退稅便利化四個方面,通過制度創新最大限度激發市場活力,提高政府服務效能,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
其中,在推進跨境投資便利化方面,創新審批服務模式方面,根據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的用權需求,將省級、市級經濟管理權限一次放足放到位;外商投資準入方面,凡不涉及負面清單的外商投資項目立項,除國家產業政策有特殊要求的外,僅做告知性備案。
同時,建設雙向投資促進公共服務平臺方面,支持在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建設雙向投資促進公共服務平臺,與“選擇山東”云平臺聯網,實現投資、技術、人才、貿易供需雙方精準對接。
在提高口岸服務效能方面,加強與銀行、稅務、保險、民航、鐵路、港口等相關行業機構對接,拓展“單一窗口”功能;優化查驗前準備作業流程方面和提升拼箱、分撥貨物作業效率方面,優化作業流程,暢通系統對接,即時推送數據信息;開展AEO互認合作;創新“多港聯動”模式,建立以“一單制”為核心的多式聯運服務體系,實現“一站托運、一次收費、一單到底”。
在推進外匯收支、出口退稅便利化方面,擴大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實施服務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企業辦理貨物貿易收入,可自主決定是否開立出口收入待核查賬戶;鞏固壓縮退稅審批平均用時10個工作日,一類企業2個工作日內辦結的成果,在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對信譽好的企業實行當天申報當天到賬。
在解讀優化通關流程方面的相關政策時,蔡玉祥舉例比較了改革前后的政策差異。他指出,推進無紙化改革,依托山東口岸物流協同平臺,青島海運口岸將全面實現進口集裝箱貨物提貨單和設備交接單電子化流轉。“僅此一項,預計整體通關時效將提升80%,每單節省200元。”
“十五條措施里面有一些措施,已經進行了初步探索。”濟南海關副關長姜銘介紹,比如在加強國際通關合作方面,去年年底,山東率團訪問日韓期間,濟南海關與日本大阪海關就雙方共同關注的貿易安全、通關便利化問題進行了座談交流,與韓國釜山海關達成了關際合作備忘,就貿易便利化、信息互換及中韓FTA施行等6個領域建立了高效順暢的合作機制。
“這些合作將為我省進出口企業營造更為優質的營商環境,進一步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姜銘說,下一步,濟南海關將持續挖掘合作潛力,不斷深化關際合作機制,持續優化山東與日韓之間貿易便利化水平,加強中韓海關間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互認合作,構建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推進智能審圖合作,創新多式聯運模式,拓展海上絲綢之路,鏈接東北亞經濟圈,密切合作配合,形成合作共贏,助力山東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