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中國對外貿易的“超級進化”
來源: 時間:2019-09-19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外貿歷程可謂歷盡艱險,從全球貿易體系中積貧積弱的一員躍升為當今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同時也完成了由經濟全球化的參與者向貢獻者的角色轉變。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段不平凡的征程中,中國外貿不僅在規模上實現了由小變大的跨越,貿易結構也不斷優化,質量和效益顯著提升。許多外貿企業的發展詮釋了中國外貿的“超級進化”歷程。
“我們遇到過最好的年代,也走過最艱難的時期。從某種意義上講,在改革開放的40年里有過商海沉浮經歷的中國外貿人是幸運的,我們隨時代和國家一起成長,我們是歷史的見證者。”
自1978年以來,中國通過設立經濟特區、加入世貿組織、設立自貿試驗區等一系列舉措使對外貿易駛入高速增長和結構升級的快車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據海關總署統計,2018年中國外貿規模首次突破30萬億元,達到30.51萬億元,對比改革開放初期,外貿規模提升近860倍。
1990~2010年是中國外貿人的黃金時代,然而從2011年開始,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擴大,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外貿企業的日子不像以前那么好過了。在這個階段,互聯網發展帶動行業轉型,倒買倒賣賺差價行不通了,靠廉價謀銷售的企業利潤如紙一樣薄,有規模的公司都在拼技術、拼設計、拼品牌,這是外貿行業自2011年至今極為重要的一個轉變。中國制造的成本優勢已成為昨天。
規模效應為中國外貿發展打下了一片天地,但伴隨著互聯網、大數據、智能制造的快速發展,中國外貿人迎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近年來,“智能便捷、科技創新”的產品已成為許多外貿企業撬動海外市場的新“利刃”,憑借技術創新打上了中國品牌的烙印。
據統計,2018年,中國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3.9%,比1995年提高6.9個百分點。這不僅展現了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還勾勒出中國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邁進的軌跡。
在全球產業鏈的劇變中,中國外貿企業進入新一輪“適者生存”的進化時期,并展現出全新的競爭力。
山東省歐亞企業交流協作中心一直以來,本著“共建、共享、共贏”的原則,秉承“務實、高效、開拓”的服務理念,始終密切關注各個行業發展的最新動態,為推動我省企業對外項目合作提供高質量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