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期待中國新作為
來源:經濟日報 時間:2018-05-28
會議現場,與會人士就中國與全球化的關系等問題展開熱烈討論。 本報記者 袁 勇攝
40年前,中國開啟了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實現了騰飛。與此同時,也極大地推動了世界經濟增長,影響了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國的改革開放與經濟全球化是如何互相影響的?這種互動在未來面臨著哪些新變化?中國企業應當如何重塑全球經貿關系?中國應該如何吸引全球化人才?由全球化智庫(CCG)主辦的“第四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互塑和推動——改革開放與全球化的新未來”日前在北京舉行,與會政府官員、專家學者、企業家等就這些問題展開了討論。
改革開放助推全球化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成就。與此同時,經濟全球化進程也得到了持續深化。與會人士普遍認為,這并非巧合,而是兩者互相塑造、互相推動的結果。
“中國的改革開放得益于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同時又極大地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原國家外經貿部副部長、博鰲亞洲論壇原秘書長龍永圖說。
面對當前復雜的國際形勢,要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國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龍永圖認為,改革開放40年來,有3個重要的歷史事件不容忽視:一是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二是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加快了中國的對外開放,使中國成為全球經濟貿易大國;三是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使中國的改革開放進入到一個新的、更高的階段。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認為,未來中國對經濟全球化的作用突出,表現在多個方面:一是中國是世界和平的穩定之錨。在朝核問題等國際問題上,中國都主張采用和平之道解決問題。在中美貿易問題上,中國一直用智慧的辦法使中美關系保持了斗而不破的局面。二是中國是世界經濟的發展之矛。中國經濟將持續保持中高速增長,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同時,中國通過提供“一帶一路”倡議等國際公共產品,為其他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會。中國創造的新商業模式、新經濟業態都是全球發展的新動力。三是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讓中國超越了從單個國家利益出發來思考問題,為21世紀的全球發展提供了思想武器。
中聯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金鑫表示,未來中國應該適應世界的發展趨勢,世界也應該適應中國的發展趨勢,國際社會應更多地了解中國的發展變化以及動因?!拔覀円盐湛陀^度,全面地介紹中國,講好中國故事,也要講出中國的困難。我們要確?!粠б宦贰ㄔO行穩致遠,就要處理好其同國內發展的關系,要和發展中國家共享‘一帶一路’建設成果,也要把發達國家的資金、技術引進來,打造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三方共贏的合作關系。”金鑫說。
企業參與能力需加強
對于中國企業來說,積極“走出去”是推動企業實現更大發展的有效途徑,經濟全球化也需要中國企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但是,眾多與會人士認為,中國企業參與全球化的能力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金鑫認為,中國企業應該苦練內功,強身健體,“中國為國際社會提供的高附加值產品和服務還不是很多,在全球價值鏈分工中還未處于上游。企業與國外社會組織打交道的能力還需要增強”。
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宋志平表示,中國企業應當認真思考如何通過調整發展策略適應參與經濟全球化過程中面臨的一系列問題?!拔覀兤髽I以前是世界工廠,就是圍繞著中國生產,然后出口到全世界。現在我們要調整,變成‘世界是中國的工廠’。我們最近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投資,也在非洲投資。把投資、工廠放到國外,既維護了客戶利益,又能取得經濟效益,同時促進了投資地區的經濟發展,讓他們對我們不再有懷疑和擔憂。”宋志平說,“中國企業要在全球產業鏈中占據有利位置,應該加大自主創新的力度。這次中美貿易摩擦更加凸顯了這個問題。我去一些企業考察時,發現有的企業規模很大,卻沒有像樣的實驗室,沒有對研發的投入,就是不停地買生產線”。
復星全球合伙人、復星旅游文化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錢建農認為,中國企業參與經濟全球化正面臨著日益復雜的國際關系挑戰,要成功應對這些挑戰,中國企業應該建立合理的投資策略,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企業要有開放的合作心態。復星提出“中國動力嫁接全球資源”來做全球化投資。錢建農以自己加入復星集團后的第一個投資項目——法國地中海俱樂部項目為例,法國總統馬克龍稱贊這個項目是中法企業合作的一個典范。為什么馬克龍高度評價復星和地中海俱樂部之間的合作?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復星保持了開放的合作心態。在收購地中海俱樂部時,法國方面擔心中國股東控股后,地中海俱樂部可能就變成一家中國公司了。復星公司向對方解釋,收購的目的是為了讓企業更好地發展,讓消費者喜歡它的服務和產品,沒有理由改變企業原有的基因。復星公司對原有的管理團隊和原有的業務模式的尊重,打消了對方的疑慮。錢建農還建議,中國企業應在更廣的范圍內展開全球合作。這樣的好處是企業可以減少局部的、單一的地緣政治風險影響,更好地適應并參與到多邊貿易體系中。
積極爭取全球化人才
經濟全球化是一個合作與競爭交融的過程。與會人士認為,無論是全球合作還是全球競爭,人才都是最重要的因素,爭取全球人才應是中國參與全球化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在人力資本全球化過程當中,我們要更多地放眼全球,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近5年來,中國出現了留學生回歸熱。但是,與美國的人才戰略相比,我們還有不足。去年,中央下發了關于吸引外國人才的指導意見,總的精神就是‘使用好’,不光是要引進來,關鍵是企業、科研單位能不能把他們用好。所以,在參與全球化過程中,我們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讓外來人才擁有國民待遇,享受合理的激勵報酬等,吸引他們來到中國,留在中國?!敝袊耸驴茖W研究院原院長吳江說。
攜程聯合創始人、執行董事局主席梁建章認為,在吸引國際人才方面,中國還有很大的政策提升空間?!拔覀児粳F在也在做全球化業務,不光要服務中國人,也需要把服務推廣到其他國家和地區。在推廣過程中,我們要建立地區總部,要建立營銷服務中心,就需要掌握不同語言的人才。在招聘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旅游簽證的便利化、工作簽證的便利化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比如,我們希望面試一個外國人才,只是面試,所以用旅游簽證就可以,但是他發現旅游簽證的程序比較繁瑣,于是就放棄了面試,我們也就失去了他為我們工作的機會?!?/span>
僑外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丁穎表示,要吸引更多的全球化人才,國家應該保持開放的人才政策,同時應該認真研究自己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并制定合理的人才吸引策略。“國家應該制定不同層次的人才吸引政策。這個政策應該是有國際化視野的、成體系的,以解決吸引全球人才、留下全球人才的問題?!?/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