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中國向高質量發展轉變正重塑東南亞科技版圖
來源: 時間:2025-08-19
香港《南華早報》8月18日文章,原題:中國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正在重塑東南亞的科技版圖 8月1日,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表示,堅決制止新興領域盲目跟風、一哄而上、一哄而起。目標直指資本涌入電動汽車、電池和太陽能等熱門領域的熱潮。該部門還表示,要防止出現低水平、同質化重復建設,加力破除“內卷式競爭”。
這并非向內退縮,而是一次戰略調整,將重塑中國資本在全球的流動方式,尤其在東南亞地區。中國正促使企業更有選擇性、更可持續地拓展海外市場。這種影響在東南亞地區將最為明顯。
如今,我們正目睹這一中國國內轉變帶來的明顯結果:更為規范的國內市場已促使企業以更具策略性的方式進軍東南亞制造業基地,電動汽車行業便是一個例證。近年來,超過30億美元流入泰國電動汽車工廠,助力中國品牌占據泰國電動汽車市場70%以上的份額。中國的新政策將有利于那些具備長期戰略的實力企業。
對東南亞來說,這可能意味著中國資本的流入將更加審慎。我們將會看到,投資不再是不可預測地涌入科技初創企業,而是更加深思熟慮地進入制造業、供應鏈和基礎設施領域。事實證明,中國企業在適應當地動態方面反應敏捷,這表明它們在東南亞的投資布局將更具戰略性。此外,中國的政策調整可能會加深其與東南亞國家的產業聯系。
中國政府正在推動其最強大的企業在海外尋求增長,特別是在東南亞。我們已經看到雙方的制造業網絡日益融合。相關報告稱,在印尼,中國企業目前掌握著約75%的鎳精煉產能,這一過程對電動汽車電池至關重要。這種主導地位不僅僅關乎資源開采,它還涉及冶煉廠、技術轉讓以及支持印尼工業發展雄心的長期合作關系。
如今正在發生變化的是中國的方式:未來的擴張將更契合當地的優先事項,更規范且更持久。中國企業將更傾向于組建合資企業、分享技術并投資長期產能。這對地區國家有利,它們將獲得基礎設施、資金和專業知識。
隨著中國企業如今在追求更高質量的背景下開展經營活動,東道國可以期待更穩定的合作。風險投資可能會轉向對地區真正具有重要意義的領域,如半導體或人工智能。一種更少泡沫、更具實質內容的新模式正在出現。通過加強國內管控,中國也在鞏固其在海外的影響力——通過有針對性的投資,這種投資可能會在未來數年塑造東南亞的發展軌跡。(作者阿斯瑪·哈立德,王從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