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發布丨到2025年,山東交通將基本實現“市市通高鐵、縣縣雙高速、戶戶硬化路”
來源: 時間:2021-08-02
近日,山東省人民政府印發《山東省“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29日下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我省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的重點任務和舉措。
《規劃》編制背景和過程
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視察山東時對山東交通運輸發展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支撐。”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山東交通運輸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2020年10月出臺《山東省貫徹〈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實施意見》,并在《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將交通強省列為“九個強省突破”之一。為加快交通強省建設,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指導“十四五”時期山東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省交通運輸廳編制了《山東省“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
《規劃》是我省第一部綜合交通運輸五年規劃,也是全面推進交通強省建設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做好《規劃》編制工作意義重大。省交通運輸廳于2019年10月啟動了規劃編制工作,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多次召開專家座談會、企業座談會,征詢部分院士意見建議,并向社會公眾廣泛征集意見,于去年年底形成了《規劃》征求意見稿。今年以來,在充分吸收各界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召開了《規劃》專家咨詢會和成果論證會,相繼完成25個省有關部門會簽、合法性審查和公平競爭審查,經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后,省政府正式印發實施。
《規劃》主要內容
(一)《規劃》確定的基本原則
《規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確定了“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的四個基本原則。
一是保障民生、人民滿意。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建設人民滿意交通,持續提高交通運輸服務能力、品質和均等化水平,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支撐引領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二是統籌協調、適度超前。堅持系統觀念,統籌各運輸方式發展規模、結構、節奏,統籌擴增量、優存量、提質量,統籌陸海貫通、內外聯動。堅持適度超前,完善基礎設施功能布局,帶動引領城鄉產業發展,更好發揮先行官作用。
三是安全可靠、綠色集約。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理念,全面提高交通運輸安全保障和應急救援能力。將綠色低碳發展理念貫穿交通運輸發展全過程,強化碳排放控制和結構性減排,加強交通領域污染防治、生態保護修復和資源集約節約利用。
四是創新驅動、融合發展。加強智慧交通關鍵技術研究攻關,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賦能交通發展。推進交通與現代農業、文旅業、制造業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拓展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空間。
《規劃》確定的總體目標
《規劃》在與《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和《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等上位規劃充分銜接的基礎上,提出“十四五”時期全省交通運輸發展的總體目標和三個分目標。
總體目標是:到2025年,交通強省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初步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沿黃達海、連通全球的雙循環戰略支點作用充分發揮,成為東北亞乃至“一帶一路”的綜合交通樞紐。
三個分目標是:一是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主骨架基本建成,全省“一軸兩廊十通道”的大通道基本形成,“1+2+4+4+N”的大樞紐加快構建,基本實現“市市通高鐵、縣縣雙高速、戶戶硬化路”。二是高質高效的運輸服務能力大幅提升,初步建成“123”客運通達網和“123”物流網。三是交通運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全社會共建共治共享的交通運輸治理格局初步形成。
展望到2035年,建成能力充分、結構合理、銜接順暢的現代化綜合交通網絡,在基本建成交通強省基礎上,山東交通競爭力和影響力顯著增強,交通運輸總體發展水平達到全國領先,有力支撐我省基本建成新時代現代化強省。
《規劃》確定的重點任務
《規劃》從基礎設施、運輸服務和行業治理三大方面,明確了“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的重點任務。
基礎設施方面。《規劃》提出,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重點實施大通道、大網絡、大樞紐“三大工程”,加快構建以綜合運輸通道為骨架、以多層次網絡為依托、以綜合交通樞紐為支點的綜合交通網,支撐和引領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
一是完善“一軸兩廊十通道”綜合運輸大通道。“一軸兩廊”,就是積極融入國家京津冀—長三角主軸、京哈走廊和京藏走廊。十通道,就是加快形成“四橫五縱沿黃達海”十大通道。“四橫”,即魯北通道、濟青通道、魯中通道、魯南通道;“五縱”,即沿海通道、京滬輔助通道、濱臨通道、京滬通道、京九通道;沿黃達海通道,即積極融入黃河流域“一字型”大通道,加快構建沿黃達海國際陸海聯運大通道。
二是構建綜合交通大網絡。加快完善全國領先的軌道網、公路網、內河水運網,構建多層次、廣覆蓋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打造軌道上的山東,加快形成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的客運軌道交通網絡,完善干支相連、專線延伸的貨運鐵路網絡。完善四通八達公路網,加快推動高速公路“加密、擴容、提速、增智”,實施普通干線品質提升工程,開展農村公路“五年提質增效”專項行動。構建干支相連內河水運網,完善提升京杭運河、小清河、新萬福河等“一縱兩橫、三干多支”航道網。服務省會、膠東、魯南三大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推動“濟南青島兩核輻射 ,臨棗濟菏一帶相連”經濟圈一體化交通網建設。
三是建設“1+2+4+4+N”綜合交通大樞紐。1是建設山東半島世界級港口群,2是打造和培育青島、濟南2個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第一個4是打造和培育煙臺、濰坊、臨沂、菏澤4個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第二個4是打造和培育濟南機場、青島機場、煙臺機場、臨沂機場4個樞紐機場,N是加快建設一批綜合交通樞紐設施。
到2025年,全省鐵路總里程達到9700公里,高速(城際)鐵路營運及在建里程達到4400公里,城市軌道交通營運及在建里程達到700公里,高速公路通車及在建里程達到10000公里,普通國省道實施新改建約2500公里,農村路新建改造提升約4萬公里,內河三級及以上高等級航道里程達到500公里,沿海港口萬噸級以上泊位達到360個,運輸機場達到12個,通用機場達到30個。
運輸服務方面。《規劃》提出,持續增加高品質、快速化運輸服務供給,初步建成“123”客運通達網和“123”物流網兩個“123”運輸網。“123”客運通達網,就是省會、膠東、魯南三大經濟圈內1小時通達、省內各地2小時通達、與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通達。“123”物流網,就是省內1天送達、國內2天送達、國際主要城市3天送達。
到2025年,全省國內民航航線增至670條,國際航空航線達到120條;全省高鐵和城際鐵路客運實現設區市全覆蓋,基本實現相鄰設區市通達時間不超過1小時;中心城區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保持100%;沿海港口集裝箱中轉比例達到18%,集裝箱鐵路疏港比例達到8%;建立50個以上內陸無水港。
行業治理方面。《規劃》提出,加快完善安全應急保障、科技創新、綠色交通、行業管理“四個體系”,全面推進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完善跨領域、網絡化、全流程的交通運輸現代治理模式,提升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水平,推動形成全社會共建共治共享的交通運輸治理格局,為加快交通強省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下一步工作安排
為抓好《規劃》貫徹落實,下一步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加強組織協調。建立健全由省交通運輸廳牽頭實施、省直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推進體系。發揮好綜合交通運輸工作領導小組及重點工程、鐵路、民航建設工作專項小組等各議事協調機構作用,加強協調督導聯動,形成工作合力,整體推進全省綜合交通運輸發展。
二是抓好項目實施。加快推進具備立項和建設條件的項目,加強規劃實施事中事后監管和動態監測分析,確保各項目標任務有序推進。按照“完成一批、開工一批、研究一批、儲備一批”的思路,加快推進前期工作,做好項目儲備。
三是強化要素保障。加強資金保障,拓寬資金籌措渠道,研究財政支持政策,建立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加強用地、用海保障,依據國土空間規劃,統籌安排重要通道、重大設施和重大項目用地、用海空間,依法依規加快項目用地審批工作,提升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水平。加強生態保障,注重集約發展。加強法規、政策保障,做好政策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