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動能轉換,奮力蹚出高質量發展新路
來源: 時間:2021-07-27
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十一屆十三次全會部署,山東各地聞令而動、堅決響應,把新發展理念貫徹到發展的全過程各領域,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動新舊動能轉換“五年取得突破”,奮力在高質量發展上蹚出一條路子來。
新舊動能轉換向“五年取得突破”加速邁進
從德州的新材料生產線到濰坊的蔬菜大棚,從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的實驗室到中集來福士的海工裝備平臺,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時不我待。
“年初還是3條生產線,目前已有7條生產線達到了生產條件,熱亞胺化聚酰亞胺薄膜年產可以達到2000噸。”山東中車兆源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學員信心滿滿。憑借齊全的產品工藝和領先的技術,這家企業的聚酰亞胺薄膜上半年產值達到了1億元。目前公司年產5萬公里高性能航空導線項目、3萬噸高端電磁線項目、3萬噸精密銅排生產項目正在加快推進。
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山東堅定不移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統籌推進堅決淘汰落后動能、堅決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堅決培育壯大新動能“三個堅決”,深耕“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新舊動能轉換向“五年取得突破”邁進,經濟發展實現由“量”到“質”、由“形”到“勢”根本性轉變。
2018年以來,山東關停“散亂污”企業11萬多家,實施500萬元以上工業技改項目7萬多個,累計培育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115個,“四新”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0.2%,動能轉換初見成效。今年上半年,全省“四新”經濟投資同比增長17%,占全部投資的49.9%。
瞄準科技創新,鉚足干勁抓落實
科技創新是新舊動能轉換的強力引擎,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瞄準這一戰略事業,山東鉚足干勁、狠抓落實,今年以來已新增一批重要研發機構和重大平臺。
繼5月省綠色技術銀行作為科技金融創新組織走入人們視野,6月,又一新型研發機構——山東未來網絡研究院獲批。“研究院將采用‘院企一體化’模式,加快探索建立滿足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等山東產業發展需求的確定性骨干網絡體系架構。”省工信廳工業互聯網處處長李永華介紹。
科技創新,催生新動能。“工業互聯網是企業走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可以說誰擁有互聯網能力誰就擁有未來。著眼新舊動能轉換,我們針對這一趨勢進行了提前布局,打造工業互聯網垂直細分領域的專業互聯網——電機工業互聯網,目前已拿到了全國電機行業首個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功力集團董事長高玲介紹,下一步將在電機工業互聯網領域取得更大突破。
隨著新動能的蓬勃發展,全省以服務業為主的現代產業體系加速形成,服務業已經成為山東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今年上半年,全省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4.4%,拉動經濟增長7.8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0.7%,比全國高7.7個百分點。省統計局副局長陸萬明表示,服務業對全省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貢獻將更為突出,要加快服務業與現代農業、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增強全產業鏈支撐作用。
重大項目引領,凝聚發展強勁動力
堅定不移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早已成為全省上下的自覺行動,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引擎變得更加強勁。
“目前濰坊的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7%,種子國產化率由以前的30%上升到70%,濰坊的蔬菜標準輸出到全國27個省市區。”濰坊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推進辦常務副主任喬日升介紹,今年6月份,農綜區農產品出口同比增長20.3%。下一步,要依托對外開放、科技創新、一二三產業融合的優勢,加快推進農綜區高質量發展。
新舊動能轉換向“五年取得突破”邁進,離不開一個個重大項目的有力撬動。7月20日,今年我省第三批共720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近四年來,我省推出1680個新舊動能轉換優選項目,完成投資1.18萬億元。全省堅定不移連年推進的新舊動能轉換項目,如今已有部分即將進入收獲期。
今年下半年,我省將全力落實“四個一批”要求,健全“要素跟著項目走”機制,加力推進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項目、“兩新一重”項目等落地建設,推動省市縣三級重點項目、省級重點項目分別完成投資2萬億元和6500億元,充分發揮好投資的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