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委印發《貫徹落實〈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具體措施》
來源: 時間:2021-07-21
中共山東省委關于
印發《貫徹落實〈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
(2020-2025年)〉具體措施》的通知
各市黨委,省委各部委,省政府各部門黨組(黨委),各人民團體黨組,各高等院校黨委:
現將《貫徹落實〈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具體措施》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中共山東省委
2021年7月10日
貫徹落實《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
(2020-2025年)》具體措施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推進山東法治社會建設,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夯實法治山東建設基礎,根據中共中央印發的《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要求,現結合我省實際,制定如下措施。
一、加強全社會法治宣傳教育
1.深入學習宣傳憲法。開展好“12·4”國家憲法日、憲法宣傳周暨山東省法治宣傳教育月全民普法教育活動。全面落實憲法宣誓制度。加強憲法實施案例宣傳。開展學生“學憲法講憲法”、國家憲法日“憲法晨讀”、青少年網上學法用法等活動。持續開展“憲法十進”活動,宣傳憲法的基本原則和內容,弘揚憲法至上、依憲治國、依憲執政等理念。
2.增強全民法治意識。把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重點內容,列入黨校(行政學院)和干部學院重點課程,融入各級各類學校教育,在省重點理論報刊設立專欄,持續做好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學習宣傳和研究闡釋工作。深入宣傳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大社會廣泛關注以及與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精選典型案例,注重以案釋法,開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題宣傳活動。創新信訪法治宣傳教育形式,引導當事人依法理性維權。
3.落實普法責任制。把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及精神文明創建內容,制定實施我省“八五”普法規劃。建立健全公開報備、工作臺賬、工作會議、報告總結和評價通報五項工作制度。開展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履職評議活動。健全法官、檢察官、行政復議人員、行政執法人員、律師等以案釋法制度并常態化、長效化運行。建立統一規范的典型案例庫。推進法治行為實踐養成試點工作。
4.增強普法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完善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把法治素養和依法履職情況納入考核評價干部的重要內容。推動落實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法、政府常務會議定期學法、部門領導班子定期學法等制度。落實領導干部應知應會法律法規清單制度。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各級各類學校普遍配齊配強法治副校長、法治課教師、法治輔導員,開設法治教育課程,引導青少年參與法治建設實踐。推進學生“法育工程”,強化課程監測,提高法治課程建設質量。深化“法律進企業”活動,推動企業合規建設,增強企業管理者和職工的法治觀念。把普法融入立法、執法、司法和法律服務全過程,開展實時普法。強化普法講師團、普法志愿者和法治文藝宣傳隊伍建設,培育法治宣傳優秀團隊和品牌。鄉村、社區、學校、企業、單位普遍建立專兼職相結合的法治宣傳隊伍。健全媒體公益普法制度,引導各級各類媒體普遍設立普法欄目。運用新技術新媒體開展精準普法。
5.加強法治文化建設。推進法治主題公園、法治文化廣場、法治文化街區、法治畫廊等法治文化陣地建設,2022年年底,全省每個村(社區)至少建設1處法治文化陣地。開展法治公益廣告、法治小說、法治劇本、法治微電影、法治漫畫、法治故事等征集、評選、展示活動。實施“法潤齊魯創作扶持計劃”,每年扶持創作100部不同藝術門類的優秀法治文藝作品。組織法治電影下鄉村、法律圖書贈基層、法治文藝演出下基層等法治文化活動。開展公民法治素養提升行動。
二、健全社會領域制度規范
6.加快推進社會領域地方立法。在公共服務、生態環境、文化建設、教育、勞動就業、社會救助、食品藥品、社會保障、公共衛生、城市建設管理、信息化和大數據應用等方面開展地方立法。
7.加強社會規范建設。把公民法治素養基本要求融入市民公約、鄉規民約、學生守則、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社會規范,融入文明創建、法治示范創建和平安建設活動。做好優秀社會規范的挖掘、記錄、收集、整理和推廣工作。加強對社會規范制訂和實施情況的審查監督,制訂自律性社會規范示范文本。健全對守法行為的正向激勵和對違法行為的懲戒制度。從遵守交通規則、培養垃圾分類習慣、制止餐飲浪費等日常生活行為抓起,提高規則意識,培養守法習慣。
8.提高社會誠信水平。把提升公民法治素養與加強誠信建設相銜接,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完善企業社會責任法規制度。強化公民和組織守法信用記錄,推進信用修復和異議處理工作。推進公共信用信息平臺互聯互通,實現信用信息歸集共享。落實信用權益保護制度,切實維護信用主體合法權益。加強政務誠信和營商環境建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加大誠信教育和宣傳工作力度,形成激濁揚清的輿論環境。
三、加強權利保護
9.暢通公眾參與重大公共決策渠道。加強公眾參與重大公共決策平臺建設,健全公眾有序參與立法工作機制,法規規章草案采取社會調查、座談會、聽證會等形式征求社會公眾意見,完善聽取意見反饋機制。黨委、政府重要政策性文件審議出臺前征詢法律顧問意見。根據工作需要,安排法律顧問列席黨委常委會會議、政府常務會議。推進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實現行政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公開。
10.強化行政執法中當事人的權益保障。強化邊界思維和程序正義,規范行政執法活動,依法保障當事人陳述、申辯及申請救濟的權利。擴大行政處罰與行政強制權力網絡運行系統和移動執法APP應用范圍。將“首次不罰、首次輕罰”拓展到更多行政執法領域。推動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常態化。完善新產業新業態包容審慎監管政策,激勵和保護科技創新。改進執法方式,加強行政指導、行政獎勵、行政和解等非強制行政手段的運用。強化執法問題專項監督檢查,定期開展執法案卷評查。
11.加強公民合法權益司法保護。強化訴訟過程中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知情權、陳述權、辯護辯論權、申請權、申訴權的制度保障。強化執行財產網絡查控,開展執行案件專項清理。加強智慧法院建設,推行全流程網上辦案。嚴格執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認真開展案件糾錯工作。加強對訴訟活動以及非訴執行案件的監督。深化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工作。完善人民監督員制度,深化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
12.提升公共法律服務質效。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完善公共法律服務經費保障制度,推進政府購買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完善公共法律服務產品體系,推進法律服務標準化、規范化、精準化、信息化建設。推進法律服務機構對口援建、掛職鍛煉、交流培訓等工作,實現法律服務均衡發展。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深化法律服務行業改革。優化公共法律服務隊伍結構。實施村(居)法律顧問提升工程,強化服務質量評估,提高經費保障水平。推動公共法律服務實體、熱線、網絡平臺融合發展。
四、推進社會治理法治化
13.健全社會治理體制機制。依法加強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特殊人群幫教管理和服務、社會組織管理服務。健全社會治安立體化防控機制,創新重點群體服務管理,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鄉鎮(街道)建立健全政法委員統籌協調工作機制,完善“綜治中心+網格化+信息化”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深化學校等重點領域環境依法治理,防范和打擊校園欺凌、電信網絡詐騙、傳銷、校園貸等突出問題。培育法律服務、法治宣傳、矛盾調處等法治類社會組織。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開展會員維權、公益訴訟等服務。加強企業法治文化建設,開展誠信守法企業創建。
14.深化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深化實名登記、社會信用管理、產權保護等基礎性制度建設。推動基層單位完善業務和管理活動規章制度。編制村(居)小微權力清單,開展村(居)民說事等活動,推廣基層治理積分制、紅黑榜等做法。實施農村(社區)“法治帶頭人”“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2022年年底,每個村(社區)至少有1名“法治帶頭人”、3名“法律明白人”。培育“農村學法用法示范戶”。
15.有效增強社會安全感。建立貫通省、市、縣、鄉、村、網格的社會治理網格化智能工作平臺,對基層社會治理事項實行“一平臺管理”。集中整治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治安問題,開展“追逃犯、反詐騙、打盜搶、防極端”和社會治安起底式“大清查”行動。深入做好反邪教工作,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突出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網絡犯罪、重大經濟犯罪等民生領域違法犯罪。開展“送法進校園”活動,推動社會調查、心理疏導、法庭教育、延伸幫教等工作。
16.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充分挖掘“和為貴”等齊魯優秀法治文化資源,推動更多力量向引導和疏導端用力。整合非訴訟糾紛解決方式,推進集約化糾紛解決工作,建設“一站式”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加強群體性、突發性事件預警監測和風險研判。強化行業性、專業性調解工作。深入開展矛盾糾紛常態排查、多元調解和“一門式”化解。持續開展“百萬警進千萬家”活動。開展信訪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強化專職人民調解員隊伍建設。
五、提高網絡綜合治理能力
17.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落實網絡安全審查和互聯網企業管理主體責任,實行網絡空間規范化、精準化治理。加強網絡內容建設,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網上傳播工程。開展“凈網”“清朗”等專項整治行動,有效實施對自媒體、聚合平臺以及個性化推送平臺行為的監管。推進全社會網絡法治和網絡素養教育。開展“網絡安全知識進校園”行動。實施“好網民·在山東”品牌工程。組織“網上正能量”宣傳選樹活動。
18.依法加強數據資源安全保護。實施大數據安全保障工程,強化數據資源在采集、存儲、應用和開放等環節的安全保護。加強對網絡空間通信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以及名譽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保護。嚴格規范收集使用用戶身份、通信內容等個人信息行為,加大對非法泄露和售賣個人信息違法犯罪行為的懲處力度。
六、強化組織保障和工作落實
19.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要加強對法治社會建設的領導,推動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各級政府要在黨委統一領導下,謀劃和落實好法治社會建設的各項任務。各級黨委法治建設議事協調機構要加強對本地法治社會建設的牽頭抓總、統籌謀劃、督促落實等工作。強化法治工作機構建設,配齊配強專業人員。各級財政部門要將法治社會建設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建立動態增長機制。
20.強化評估評價和督促檢查。各級黨委要把法治社會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健全山東法治社會建設指標體系,開展定期檢查和專項督察,組織開展群眾滿意度測評活動。
21.加強理論研究和輿論引導。建立法治山東理論與實務研究基地,開展法治社會理論研討、課題研究、學術交流等活動。運用典型案例、網絡熱點案件等引導輿論,充分調動社會公眾參與法治社會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