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對外投資國別(地區)營商環境指南》塞爾維亞(下)
來源: 時間:2021-07-12
四、投資目標行業
食品飲料加工業
塞爾維亞是農業大國,農業用地超500萬公頃,其中可耕地超300萬公頃。當地土地肥沃,雨水充足,適宜種植果蔬和本土農作物。主要農作物包括玉米、小麥、甜菜、馬鈴薯、向日葵、苜蓿、大豆、李子及蘋果等。
食品飲料加工業是塞爾維亞支柱產業之一,該行業貿易收支連年順差。根據塞爾維亞工商會數據,2019年,塞爾維亞食品飲料加工業出口額約15億歐元,約占塞爾維亞出口總額的9%。進口額約7億歐元,占塞爾維亞進口總額的3%。食品飲料加工及相關行業約有5000家企業,從業人數約90083人。
此外,塞爾維亞有16家農業和食品技術研究機構,4所大學和26所學院開設農業食品教育課程,能夠為食品飲料加工行業提供充足的專業人才資源。
塞爾維亞食品飲料加工業引資優勢主要體現在:良好的自然條件、較低的勞動力成本、較高的勞動力素質。自2007年起,該行業累計吸收外資超310億歐元,60個食品飲料加工項目在塞爾維亞落地,創造就業崗位約25000個。
汽車工業
塞爾維亞的汽車工業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1939年,現已發展成為塞爾維亞重要產業之一,行業出口額占塞出口總額的10%。目前,約有110家外資企業在塞投資汽車組裝、零配件生產等,投資總額約4億歐元,占塞爾維亞吸收外資總量的14%,創造了55000個就業崗位。
塞爾維亞汽車工業以汽車底盤系統零部件、輪胎、懸掛部件制造而聞名,車載電氣系統零部件、發動機零部件以及軸輪、剎車碟片、氣閥、飛輪等具有較強的競爭力,主要為歐洲、亞洲汽車廠商提供零部件。
2019年3月,山東玲瓏輪胎股份有限公司塞爾維亞工廠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是中國輪胎企業在歐洲設立的第一個工廠。2019年11月,中國延鋒汽車內飾塞爾維亞工廠在塞爾維亞汽車城克拉古耶瓦茨市開業,工廠占地18500平方米,主要生產汽車內飾部件,在當地創造180個工作崗位。
信息通信技術行業
信息通信技術行業(ICT)是塞爾維亞的優勢產業之一。隨著全球ICT行業向軟件工程外包、離岸系統設計與集成的模式發展,塞爾維亞的ICT行業憑借地理位置和產業結構優勢,可為更成熟的ICT市場提供高效、可靠的服務。
塞爾維亞的工程學教育資源豐富,有35所高等教育機構開設ICT學科,33%的大學畢業生主修工程技術。工程師、技術人員擁有良好的教育背景,70%以上具有大學及以上學歷。
塞爾維亞ICT行業引資優勢主要體現在:勞動力成本較低、勞動力素質較高、人才技能較強等。華為、中興、南瑞集團、同方威視等在內的中國通訊企業均已在塞設立分支機構。自2014年起,華為在塞爾維亞開展了未來種子項目,與塞爾維亞5所ICT高校合作,并招募10余名ICT領域優秀畢業生赴中國開展為期3周的參觀實踐,學習全球領先的通信技術,為中塞在ICT領域合作打下堅實基礎。
林業及木材加工業
塞爾維亞森林資源豐富,森林面積約225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29%。林業及木材加工業是塞爾維亞重要產業之一,目前從事林業及相關產業的公司超3400家,雇員約51000名。
2019年,塞爾維亞林業出口總額為12億歐元,占塞出口總額的7.5%,前三大出口國家分別是捷克、意大利和波黑。大型家具生產是林業及相關產業最具發展潛力的子行業之一,2019年出口額達到5.2億歐元,同比增長20.5%。
塞林業及木材加工業引資優勢主要體現在:森林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較低、能源價格低、原材料質量高等。
紡織服裝業
塞爾維亞的紡織服裝業歷史悠久,是塞爾維亞主要出口行業之一。根據塞爾維亞工商會數據,2019年,塞爾維亞紡織品、服裝和皮革制品的出口額達12億歐元,占塞出口總額的7.5%,前三大出口國家分別為意大利、德國和俄羅斯。2019年,塞爾維亞紡織服裝業吸收外資凈流入約4080萬歐元,是2018年同期的3.4倍。
塞爾維亞紡織服裝業的引資優勢主要體現在:悠久的行業傳統、具有競爭力的價格、高質量的產品、熟練的勞動力等。紡織服裝業屬勞動密集型產業,外商在塞投資紡織服裝業,直接帶動就業,因此得到了當地政府的支持。
五、投資建議與典型案例
投資建議
提前調研有關法律及合規要求。建議企業在投資前對交易適用的國際條約、法律法規和監管規定等“硬規則”進行深入調研,同時也需關注商業慣例、行業準則、道德規范等“軟規則”,并加強對當地市場環境和商業慣例的了解,知己知彼,以避免日常運營中遇到不必要的障礙。此外,建議投資企業聘請熟悉境內外有關法律法規及合規要求的中介機構參與項目全流程管理,實時關注中國及塞爾維亞當地相關法規政策對項目的影響。
加強與當地政府合作。除設立投資實體外,中資企業還可以通過PPP方式,在基礎設施領域和其他重要公共設施的融資、建設、重建、管理或維修項目中與塞爾維亞政府進行合作。迄今為止,塞爾維亞PPP委員會(PPP Commission)已批準了約20個項目,主要為公共交通、公共廢棄物收集、運輸以及公共基礎設施等領域的整修工程。
關注工程建設類項目投資風險。中資企業投資塞爾維亞的工程建設項目可能面臨工程質量、安全、技術、合規和合同履約等方面的風險。建議有意向赴塞投資工程項目的企業事前梳理項目工程適用的各項法律法規,規避工程風險,并在合同中明確項目標準、技術規范、各方責任和處罰條款,必要時簽訂相應保障協議,維護企業權益。
降低企業投資資金風險。中國企業赴塞投資前應全面了解塞爾維亞經濟環境和目標行業市場情況,提前制定投資可行性報告,通過做好項目成本預算,構建資金風險預案,定期編制資金預測計劃等方式,合理安排企業資金的使用方向與內容。其次,企業也應根據自身投資戰略的變動及時調整資金使用范圍,降低資金風險,確保企業穩定經營。
合理應對勞資關系。塞爾維亞勞動法比較嚴格,用工制度及勞動保障要求較高,工會的影響力較大,因此處理好勞資關系是中國企業赴塞爾維亞投資的必修課。在遵循塞爾維亞勞動法的前提下,中國企業應雇傭具有豐富經驗的法律團隊和人力資源管理人員,建立內部溝通渠道或機制,保障企業和員工之間的有效溝通。同時,企業還需結合當地工會文化,積極與工會進行交流,保持勞資雙方良好互動,避免勞資糾紛。
尊重國家文化差異。中國企業赴塞爾維亞投資前,應充分了解塞爾維亞當地宗教習俗與其他特色民風民俗,避免文化沖突。建議企業可以通過組織各類員工活動,促進雙方文化交流,增強文化認同感。此外,中國企業也可以積極與當地的本土企業及先行的跨國企業進行溝通交流,學習經驗,以“求同存異,相互尊重”的思考方式去平衡文化差異。
典型案例
河鋼集團收購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鋼鐵廠
六、合規經營
外國人在塞爾維亞工作規定
根據塞爾維亞《外國人就業法》,外籍員工就業適用配額制度,政府可以根據移民政策以及勞動力市場的實際情況,決定發放給外國人工作許可證的數量。
外國人在塞爾維亞工作,需要向塞爾維亞內務部外國人管理局申辦居留許可。居留許可的有效期為1年,每年需申辦一次。憑居留許可再向塞爾維亞國家就業局申辦工作許可證,有效期也是1年。
根據《外國人就業法》,外國人在塞爾維亞工作可申請兩種類型的許可證:工作許可證和個人工作許可證。工作許可證由雇主申請;個人工作許可證由雇員申請,通常發放給持有永久居留許可證的外國人。
財務及稅務
(1) 財務
企業分類標準及適用財務報告準則。塞爾維亞《會計法》按企業規模(員工數量、營業收入和營業資產等指標)將企業分為微型、小型、中型和大型企業四類。
塞爾維亞《會計法》按企業規模分類標準
自2020年1月1日起,微型企業應遵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或塞爾維亞財政部制定的《財務報告準則》;小型企業應遵從《中小企業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中型企業可選擇遵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或《中小企業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大型企業需遵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
財務報告。塞爾維亞財年為1月1日至12月31日。對于外國公司在塞爾維亞的子公司,如其母公司的財年設置與塞爾維亞財年有差異,經塞爾維亞財政部或國家銀行批準,可與其母公司的財年設置保持一致。所有在塞爾維亞設立的公司均應在每個財年結束時,對資產和負債進行盤點,并提交財務報告,完整的財務報告應包含以下內容: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其他綜合收益表;權益變動表;現金流量表;財務報表附注。
企業所得稅申報。企業所得稅申報采用自我評估機制。公司按月預繳所得稅,在當年納稅年度結束后的180天內提交匯算清繳申報表及所有相關資料(如折舊和抵免表單等),并繳納或申請退還相應稅款。納稅人通過電子申報的方式在線進行企業所得稅的申報。
增值稅申報。增值稅申報分為月度和季度兩種申報方式。月度申報適用于過去12個月總銷售額超過5000萬第納爾的納稅人,其他納稅人適用季度申報方式,但也可以選擇月度申報,若選擇按月申報,則至少12個月內不得變更申報方式。
知識產權保護
(1) 商標權
商標從申請到批準的平均時間為10個月,保護期為10年(自申請日起),且可以續展,每次續展有效期10年。
塞爾維亞是馬德里聯盟成員國,可通過商標國際注冊的形式,在馬德里聯盟成員國間進行商標的注冊(中國也是該聯盟成員國)。因此,中國投資者可按照《馬德里協定》的要求,在中國境內進行塞爾維亞商標的申請。申請人可通過兩條途徑辦理:①委托商標代理機構辦理(符合條件的機構名單在國家商標局公布)。②在國家商標局國際注冊處自行辦理。
塞爾維亞專利有以下三類:發明專利,保護期限為20年;小專利,保護期限為10年;外觀設計專利,保護期限為5年(自申請日起自動保護),可申請延期,但最長保護期不得超過25年。
塞爾維亞專利申請流程
《版權法》對文學、科學、藝術等作品創作者的權利進行保護。在塞爾維亞,版權受保護的期限為作品問世之后50年,創作者的作品從創建之日起即受到保護。由于中塞兩國均為《伯爾尼公約》成員國,中國公民的作品在塞爾維亞無需履行特定手續即可受到保護。
貿易管制
(1) 進口管理
塞爾維亞基本實現了自由進口貿易。除個別商品外,塞爾維亞對商品進口無限制,并取消了進口配額。《貿易法》(2011年修訂)規定,所有進口商品必須報關,由進口商提供產品的名稱、類型、成分以及數量信息,相關信息可使用一種以上的語言進行描述,并附上LOGO、商標、條形碼。《貿易法》同時規定,零售商應留存進口產品的海關單據,例如發票和報關單。缺乏此類單據表明貨物有假冒嫌疑,將導致其不能對外銷售。
根據《海關法》規定,塞爾維亞主要有8500余種產品需繳納出口關稅。除保障國內市場需要的少量農產品有一定出口配額限制外,其他商品均可自由出口。
七、經貿糾紛解決
訴訟
如果發生訴訟,建議訴訟人先進行情況評估,調查對方償付能力。訴訟人可以向法官提出扣押債務人資產的要求,其主要目的是保全債權人享有的抵押權,限制債務人動用其財產。
由于塞爾維亞法治建設尚不完善,某些訴訟可能需要幾年才能收到最終判決。通常,企業在投資時如與塞方合作伙伴產生糾紛,應以磋商解決作為首選方案,將訴訟法律途徑作為最終手段。此外,企業可在合同中明確仲裁條款,以降低相關商業風險。
仲裁
在塞爾維亞,由于訴訟進展普遍緩慢,仲裁的成本更低、解決速度更快,在實際經貿糾紛解決過程中,仲裁是常用的爭議解決方式,比訴訟更具優勢。
仲裁機構。塞爾維亞共有兩個主要的仲裁機構。一是2016年由對外貿易仲裁法院和常設仲裁法院合并而成的塞爾維亞工商會常設仲裁機構(pks.rs/o-nama);二是2013年成立的貝爾格萊德仲裁中心(www.arbitrationassociation.org)。
裁決書。仲裁機構出具的可執行的裁決書需滿足以下要求:書面簽發;由全部辦案仲裁員簽署;注明簽發日期和地點。
調解
塞爾維亞是《新加坡調解公約》締約國,如發生國際糾紛,可以通過簽署和解協議的方式解決(對方無需為該公約締約國)。該和解協議必須是書面形式,口頭協議無效。通過《新加坡調解公約》進行調解的糾紛需滿足以下條件:
(1) 國際糾紛。該公約僅適用國際爭議糾紛,不適用國內糾紛。
(2) 第三方調解員。調解必須有第三方調解員介入,雙方當事人不得自行達成和解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