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制造業發展的經驗和做法(二)
來源: 時間:2021-05-13
德國政府提出工業4.0的目的旨在提升制造業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適應性、資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學的智慧工廠,在商業流程及價值流程中整合客戶及商業伙伴,其技術基礎是網絡實體系統及物聯網。德國工業4.0主要分為兩大主題,一是“智能工廠”,即智能化生產系統及過程,以及網絡化分布式生產設施的實現;二是“智能生產”,主要涉及整個企業的生產物流管理、人機互動以及3D技術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應用等。德國很多企業在智能工廠建設方面已經領先于其他國家同行業企業。其中寶馬丁戈爾芬工廠生產線看起來與其他汽車裝配生產線沒有太大區別,但事實上是一條高精度的智能生產線,在同一條生產線上,可以交替生產四種不同車型,每種車型又有不同顏色。怎么樣能做到讓所有的零部件按序擺放,正好對應要生產的車型呢?生產線后面的總控系統維持了這一切。正是由于智能化、柔性化生產線的實現,寶馬汽車在德國實現了個性化定制。每個顧客買車時在寶馬網站上選擇自己想要的所有配置,諸如車燈、車漆、方向盤、座椅等等,消費者需要在400多個組合中做出選擇,最終形成自己想要的一輛獨一無二的車。車輛訂單下達后,所有的信息將傳到工廠里實現個性化生產。另外,沖壓生產線實現完全自動化,人工主要用于最后的檢測環節。機器人的應用范圍也非常廣泛,在整車底盤的焊接車間,單輛車底盤的6000多個焊接點全部由機器人完成,噴漆車間也實現了全封閉的由機器人進行噴漆,給各生產線配送零件的物流小車也實現了無人駕駛。雖然寶馬丁戈爾芬工廠離工業4.0的標準還有差距,但是其生產的自動化、智能化、柔性化程度,都給我們制造業企業樹立了標桿。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