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14次提及!山東三大關鍵領域助力中小微企業發展?
來源:齊魯網? 時間:2020-05-29
“保障就業和民生,必須穩住上億市場主體,盡力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李克強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穩住市場主體的重要意義。而更讓閃電新聞記者關注的是,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小微企業”、“中小微企業”、“中小企業”被提及的次數有14次之多。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篇幅大幅壓縮的前提下,更顯得這個14次的“含金量”非比尋常。
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是經濟發展的動力源,也是就業崗位的提供者。對小微企業占到全省企業總數86%的山東來說,小微企業的發展質量意義尤其重大。
如何穩住山東市場經濟的主體,為小微企業健康發展注入信心和動力,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山東聚力三大關鍵領域,在助力中小微企業發展上形成了可推廣可復制的“山東經驗”。
政策布局、數據驅動,撬動小微企業融資難
根據山東省市場監管局提供的信息,截至2019年,山東全省共有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659萬戶,其中小微企業224.7萬戶(不含個體工商戶),占全部市場主體總數的24.8%,占企業總數的86%,數量居全國第三位(列廣東、江蘇之后);小微企業實有注冊資本(金)達到13.1萬億元。
而對體量如此龐大的小微企業來說,融資難確實是他們一貫面對的第一難關。無論是銀行表內融資、還是表外融資,無論是直接融資、還是間接融資,都困難重重。
為此,山東從政策布局,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
比如,持續加大信貸支持。在今年3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山東銀保監局黨委委員、二級巡視員許彥峰表示,今年山東將推動5家國有大型銀行實現2020年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不低于20%;引導股份制銀行堅持差異化、特色化的經營服務模式,力爭實現2020年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較年初的增速高于各項貸款較年初的增速。
比如,創新政府性擔保政策。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山東將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對小微企業客戶疫情防控流動資金貸款(不超過1000萬元)擔保業務,全部納入再擔保分險范圍。同時降低對疫情防控相關小微企業的融資擔保費率,對合作擔保機構在疫情期間辦理的、符合備案條件的普惠型小微企業和“三農”項目,在原收費標準的基礎上減按50%收取。
比如,創新使用大數據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一直投身于此的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感觸頗深。包括今年在內,他連續三年聚焦“大數據扶助中小微企業”并提出兩會建議。也正是在他的親自推動下,浪潮依托大數據、區塊鏈、AI等技術優勢創新金融服務模式,推出的數字金融“一貸通”平臺,為中小微企業提供高效便利的融資服務。截至今年3月,“一貸通”累計融資放款104億,正式晉級國內金融科技+征信服務平臺百億級選手。
稅費負擔、流程簡化,成本下降煥出企業發展大勢能
早在2018年11月舉行的全省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就歸納出包括小微企業在內的民營經濟發展的五大難題,分別是“融資難、降成本難、要素保障難、創新難、知識產權保護難”。不難發現,“成本貴”成為制約小微企業發展的另一大難題。
為了讓企業真正突破成本制約瓶頸,山東在推出多項稅費減免政策后繼續加力。今年3月1日至5月31日,山東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含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增值稅征收率由3%降為1%。根據2019年相關行業納稅人稅收數據初步測算,預計可減輕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稅費負擔約30億元。
此外,物流成本,用電用地也是所有實體經濟成本的“大頭”,山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系列舉措,將這些成本一降再降。日前出臺的《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持續深入優化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更是提出,城市規劃區用電容量160千伏安、農村地區100千伏安及以下的小微企業用電,實現接電零上門、零審批、零收費。
日益簡化的審批流程也體現出山東在優化營商環境上的努力。早在2018年,山東便基本實現“3545”專項改革:企業開辦3個工作日內完成,不動產登記5個工作日內完成,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主流程45個工作日內完成等。在濟南,納稅人足不出戶、隨時隨地,便能“一站式”辦理涉稅業務。今年,山東更是提升了政務服務的便捷高效,要求在今年6月底前,除涉密事項外,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不低于90%。
小微企業成本不斷遞減,換來發展勢能不斷地增。很多企業家表示,如今在山東辦企業越來越容易。
“雙升”戰略、挖潛增效,幫助小微企業提高科技創新力
企業能盈利、有活力,經濟才能有持久的發展動力。針對小微企業生存不易、較為脆弱的特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除了提及對小微企業的扶助;對于企業,政府工作報告也作出了“提高科技創新支撐能力,穩定支持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引導企業增加研發投入”的要求。
在山東,2017年開始便在全省實施的小微企業“雙升”戰略已經初見成效。根據戰略,山東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引導小微企業進入核心技術、工業技術改造、制造業智能化、機器人、“互聯網+”等關鍵領域,形成一批創新領軍型小微企業。同時實施發展“專精特新”小微企業“育苗扶壯”工程,更好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
根據公開數據,2018年山東全省具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特征的小微企業快速發展,新登記“四新”經濟企業增長31.0%。現代服務業成為投資熱點,全省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新登記戶數同比增長39.3%,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同比增長15.9%,教育類同比增長50.9%,文化、體育娛樂業同比增長53.1%。
為幫助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解決發展難題,濟寧市全面落實“一對一”聯系企業制度,面向科技型企業送政策、送服務,一線解問題。濟寧市科技局高新科科長付貴福表示:“圍繞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我們建立骨干企業聯系服務制度,發揮工業特派員作用,派出103名工業特派員活躍在企業一線,提供科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