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力挺穩外貿有妙招
來源: 時間:2020-05-17
當前,在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步入衰退、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的背景下,幫助外貿型中小微企業復工擴產、緩解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所受沖擊,銀行業面臨著更為艱巨的挑戰。不過,記者近日采訪多家銀行了解到,在前期落實穩外貿工作推進的基礎上,銀行業應對疫情影響自有妙招:從持續借力金融科技和“非接觸”模式推出特色產品和服務,到總行層面研究制定更為系統化的舉措方針,再到著眼于對外開放重點前沿區域打開新局面,力挺穩外貿的步伐越邁越堅定。
為穩外貿輸出“金融智慧”
“從提交報關審核、應收賬款融資申請到貸款到賬,整個過程不到10分鐘,實在是太方便了。”4月30日,福建省詔安縣安邦水產食品有限公司實現了74萬美元出口應收賬款融資的當天交單和當天放款,享受到了營商環境優化的便利。而為其提供便利的是建行福建省分行。
“受疫情影響,外貿企業融資方式發生許多變化,‘非接觸’貸款成為了新趨勢。”該分行國際業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分行深化與當地海關、工商等政府部門的聯動,為企業提供“零接觸、全線上”的外匯結算、貿易融資等便利和優惠,并率先開辦貿易便利化試點業務,通過單證精簡、流程簡化等多措并舉,為誠信合規企業提供便捷金融服務。
這只是銀行業為穩外貿大局提供支持的一個小小縮影。除了進一步便利跨境投融資外,借助特色產品為外貿型企業排憂解難。通過獨家開發的“銀貿通”產品,青島銀行(002948,股吧)今年以來已為13家外貿型企業發放貸款5443萬元。
“該產品最大特色是無抵押擔保,融資節點提前到企業出口貨物裝船前,為企業采購備貨、組織生產提供資金支持,全面支持外貿企業的業務發展。疫情之下幫助不少中小微外貿企業解決了燃眉之急。”該行有關負責人說。
與此同時,銀行業還為精準幫扶外貿企業復工復產打造專屬服務方案。在甘肅,中行甘肅省分行聯合甘肅省商務廳、中國信保陜西分公司共同推出穩外貿專項金融服務方案,按照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的原則,通過建立授信綠色通道、減費讓利降低企業成本、優化受困企業金融服務、引入境外低成本資金助力企業“走出去”等方式,以及為企業提供網銀、手機銀行、“單一窗口”等多渠道的線上服務平臺,提升企業復工復產效能。
支持力度再加碼
在外貿領域不確定因素漸增的背景下,近期,銀行業繼續積極貫徹“六穩”工作要求,從總行層面出臺多項舉措,服務穩外貿大局。
近日,進出口銀行與商務部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擴大外貿信貸投放促進穩外貿有關工作的通知》。據悉,雙方將共建溝通會商機制,強化協調配合,夯實政策支持和保障,切實做好2020年擴大外貿領域信貸投放、促進穩外貿工作。
此前,進出口銀行副董事長、行長吳富林曾表示,該行二季度要持續加大對外貿領域企業的支持力度,通過加強與地方政府合作等舉措進一步拓展服務對象,支持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針對企業實際需求提供精準金融支持,構建與支持開放型經濟建設相適應的產品體系。
工行也與商務部簽署《“穩外貿、穩外資”合作備忘錄》。據了解,工行將提供1500億元專項融資規模,支持外貿、外資及全球供應鏈企業穩定生產經營;通過國際貿易融資債券發行等服務,為企業提供多元化本外幣融資支持,紓解企業資金壓力,助力穩定外貿進出口。
為了應對疫情蔓延給全球帶來的影響,建行在“全球撮合家”跨境撮合平臺原有功能基礎上,增加了支持14個語種訪問的醫療防疫專區,高效支持境內外防疫物資跨境對接,并在助力全球戰“疫”的同時,帶動國際產業鏈的穩定與發展。
“截至目前,該平臺已收集境外抗疫物資需求約9.5億件,梳理聯絡國內防疫物資生產和出口企業近千家,發布防疫物資商品供給信息近2000條。建行撮合出口的醫療物資已在23個國家和地區的醫療機構、政府部門、民生企業和教育機構等疫情防控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建行有關負責人告訴《金融時報》記者,將持續構建獲客、活客、留客新渠道,不斷釋放業務增長新動能,開啟國際業務和海外業務發展的第二曲線,實現從傳統“支付中介”“信用中介”到“信息中介”的跨界轉型。
其他類型的銀行也有所行動。廣發銀行于近期推出開通跨境金融防控疫情綠色通道、減免手續費助力疫情防控、提供線上化跨境產品便捷服務、順應貿易便利化改革、加大對外貿企業的信貸支持、服務外貿小微企業、深化與信保等機構合作為外貿企業增信、整合全球資源創新跨境融資產品等八項措施,優化金融服務,發揮金融在穩外貿中的積極作用。
重點區域重點推進
作為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肩負探索擴大開放重任的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自然也是落實推進穩外貿工作的重點區域。
就在前不久,金融委辦公室地方協調機制(上海市)印發《關于全面做好企業復工復產和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金融服務的若干意見》,就積極支持穩住外資外貿基本盤、積極推進金融領域對外開放、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提出具體落實意見,提出要鼓勵進出口銀行上海分行擴大貿易融資業務規模,積極應對疫情對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的沖擊;推出重點研究支持數字貿易開展的跨境金融政策,境內貿易融資資產跨境轉讓試點范圍從臨港新片區擴大到上海全市產業鏈、供應鏈企業等利好舉措。
與此同時,粵港澳大灣區也在積極助力穩外貿。4月底,東莞發布《東莞市關于促進外貿穩定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力爭2020年向符合普惠型小微企業條件的外貿企業新發放貸款綜合融資成本同比下降0.5%,鼓勵銀行機構適度提高對外貿小微企業的不良貸款容忍度等。
在廣州,廣州銀行推出包括增加信貸資源投入、落實重點客戶服務團隊、組合式貿易融資、減費讓利等七方面27條穩外貿金融服務措施。“我行將拿出50億元專項信貸規模,支持外貿企業復工擴產,緩解它們由于疫情影響訂單流失造成的資金鏈緊張。”廣州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要通過資金鏈激活產業鏈,盡快恢復供應鏈生態和外貿產業鏈。
值得一提的是,建行“全球撮合家”平臺目前已上線了“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兩大專區板塊,通過整合境內外多渠道、多維度數據資源,集中展示相關跨境項目、服務、商品的需求和商機信息,支持“一帶一路”沿線及粵港澳大灣區企業拓展國際合作。